京津冀一體化的“三線”建設
在被譽為“中國新一輪改革元年”的2014年全國兩會上,“京津冀”協調發展作為被總書記直接過問的重大課題,受到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在剛剛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京津冀”升級并首次代替“環渤海”與長三角、珠三角并列,以此構建世界級城市群,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發揮其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毫無疑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對于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提升首都服務能力、帶動津冀產業結構升級、進而促進環渤海地區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涉及到產業協同、城鎮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諸多問題,本文從產業格局構建的視角,按照京津冀地區的未來發展軸線與戰略合作平臺,提出一些啟發性的粗淺建議。
中線: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引擎和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平臺
正在規劃建設的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坐落在北京城市中軸線南端,地跨京冀兩地,占地數百平方公里,其建設將對北京、廊坊、天津及保定的城鎮格局和產業形態產生深遠影響。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將有機連接首都各高端產業功能區與京南冀北廣闊的產業腹地,東鄰北方經濟中心天津及渤海港口群,西鄰國家能源基地山西及都市山地休閑樂園太行山脈,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關鍵承載區、首都經濟圈的戰略腹地和產業核心區。由此,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產業功能定位要瞄準于京津冀的CBD,結合大型航空港樞紐與區域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國內外一流的會議會展、航空金融、商貿物流、教育培訓、生態休閑、科技研發、文化傳媒等產業集群,輻射和服務周邊地區。
此外,在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線”北端的生態涵養區腹地,京冀兩地要加強生態統籌,通過溝域經濟、跨區域碳匯交易等市場手段推動該地區綠色發展。目前,北京市在溝域經濟、碳匯交易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先進經驗,有助于促進京津冀一體化和首都經濟圈生態腹地的可持續發展。
左翼(西線):支撐京津冀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石
在北京市“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中,包括延慶新城、昌平新城、門頭溝新城和房山新城的“西部發展帶”,向兩側延伸,即形成張-京-保(張家口、北京、保定)京津冀能源產業帶。該產業帶涵蓋張家口的千萬千瓦級清潔電力能源基地,延慶的中關村新能源產業基地及國家級智能電網示范工程,昌平的國家級能源創新產業基地,豐臺的高新磁材,房山的核能、新能源汽車、石化新材料,保定中國電谷的太陽能電池、風電裝備制造及節能材料等關鍵節點,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標準制定、裝備制造、系統集成、碳匯交易、示范應用及能源基地等全產業鏈環節。同時,京津冀能源產業帶兩端連接內蒙古、山西及新疆等國家級能源基地,可以與我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煤東運等能源大通道相耦合,有利于發揮北京的人才、技術和金融優勢,發揮河北的制造、土地及環境優勢。京津冀能源產業帶作為首都科技資源擴散的戰略橋頭堡,不但從能源和環境角度有力支撐京津冀區域發展,還將串聯和貫通京津冀與西北部能源富集地區的產業要素,通過跨區域產業協同有力推動我國能源產業和用能結構的升級,也將對根治京津冀地區的嚴重霧霾起到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區左翼(西線)上還有若干重大的區域合作平臺與機遇,包括延慶懷來共建葡萄產業帶,北京張家口合辦2019年北京世園會、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涿州房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具有現實的操作意義。
右翼(東線):京津冀三地合作的新方向和新戰場
北京市“東部發展帶”涉及密云新城、懷柔新城、順義新城、通州新城及亦莊新城等,將其兩側分別向承德、天津方向延伸,與環渤海地區的秦皇島、唐山及滄州共同構成京津冀區域合作的右翼(東線),是三地合作的新方向和新戰場,且具有十分廣闊的戰略縱深和連通東北與華東的區位優勢。
世界經歷了陸地文明向海洋文明的邁進,目前正在向海權時代、空天時代演進,海洋經濟、航空航天經濟成為京津冀地區發展的新方向。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的改革號角,上海通過整合浦東空港、洋山海港等口岸資源設立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引領長三角發展,廣東依托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大國家級新區及廣州白云空港籌劃申報“粵港澳自貿區”,京津冀地區急需尋找改革的發力點。該區域有全球第二大空港——首都國際機場,世界第四大海港天津港,并有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秦皇島機場等組成的環首都機場群和京唐港、曹妃甸、黃驊港等組成環渤海港口群,業已形成龍頭引領、多點簇擁、陸海空一體的發展態勢。立足北京的首都資源和航空資源優勢、天津的港口和重化工業優勢、河北的發展空間和制造業優勢,京津冀三地完全可以整合區域內諸多口岸資源,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殊監管區功能互補,共建京津冀自由貿易區,大力發展航空與航運相關的運營服務、金融租賃、裝備制造,以及電子信息及石油化工等產業,將京津冀打造成為環渤海地區的產業功能核心,連接并服務東北、華東地區,示范和引領東部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這也是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天津建設北方經濟中心和河北建設沿海經濟隆起帶的必由之路。
作者:張立鵬